邓祉光:钻石需要多棱打磨


 



 在莱姆顿,不止听一位老师经常提起邓祉光,他是莱姆顿通信工程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在校生口中的“钻石前辈”,因为他不仅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丹麦华人圈里也颇有威望,能成为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CPAE)2016 的轮值主席,显然是莱姆顿当之无愧的骄傲之一。当然,世上没有天生的王者,钻石在打磨之前也许只是块璞玉,正如邓祉光自己所说,莱姆顿的国际化教育给了他这块璞玉绝佳的多棱打磨,才能让他今天的每一面都熠熠生辉。

 

本科的四年,他比别人多过了一倍时间


 坐看风云起,成竹犹在胸。今天已经在丹麦学习工作生活都风生水起的邓祉光可谓莱姆顿的精英学子,并且,比起那些入校时还对未来一片迷茫的同窗来说,邓祉光未进校门就已经决定了将来要海外闯荡,所以他的自律犹胜他人。2007年,在母校对邓祉光的第一次访谈中,他便披露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信条——“在校期间,我一直本着我不学别人在学,我不努力别人在努力,我不能比别人差,因为我不比别人笨这样一个朴素的信念,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最终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基本总保持在第一名)。”

 事实上,在莱姆顿北美教育体系与中国特色管理方式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下,邓祉光的奋进并不孤单,不仅有很多同学都在谋求各种各样效率高超的学习方法,所有的老师都在积极鼓励学生互相激励,团队协作,在批判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邓祉光或许并不是同学中智商最高的一个,但他在这种有趣的实践中却无疑是情商领袖。

 学校外教那么多,很多人下课以后可能就赶紧去复习功课,但邓祉光抓紧一切课余时间和外教聊天、吃饭、购物甚至一起去旅行。除了掌握词汇,他还利用所有的碎片化时间来看外国大片。他选择的电影在发音上是纯粹的美音,而且发音速度较慢,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跟得上。一开始看配合中文字幕,后来看英文字幕,再后来就把字幕去掉逼着自己听。等到一部电影可以听懂个七七八八了,其他电影也就百分之六七十可以听懂了。就这样,他的语言关率先通过。

 很多同学永远不知道邓祉光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社团,其实是不了解他精确的时间分配方法。在别人学习的时候他学习,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参加社团,就这样,他先后担任了学生会学习部长、学生会主席、科技协会主席、英语协会主席以及学校辩论队队长等职。

 如果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邓祉光在莱姆顿的四年已经做好了加倍的准备,所以2003年10月,当他参加湖南卫视《新青年》职场营销招聘节目时,竞聘“湖南省联通公司湖南地区CDMA营销经理”,在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的MBA和硕士生的竞争中才能顺理成章地脱颖而出。

 

莱式批判性思维教会他如何选择


 如果说,四年莱姆顿的学习和实践让邓祉光成为一个多方位人才的话,那么已经融进他骨子里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就教会了他在前行的道路上如何抉择。对于这点他深有感触,看到国内很多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寒窗苦读十几年,面对职场却不知道何去何从,莱姆顿的学子们基本上不会面临这个问题。从一开始每一位导师都会告诉他们在实践中选择,如果不知道怎么选,那就先做起来。

 邓祉光显然一直秉承着莱姆顿的这种理念走向社会,他毕业以后并没有马上出国,而是在深圳工作了一年,认真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国外进修。后来他欣喜地发现,在国外大家都是读完一个阶段先工作适应一段时间,等知道自己真正想学什么,再去继续深造。尤其是丹麦这个人口很少的国家,却有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他们的学习不是根据将来能不能就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来的,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积极性。

 2004年8月份邓祉光到丹麦科技大学读研,这三年的时间使他深深体会到了莱姆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模式,也深深感谢莱姆顿的本科时光让他面对陌生的北欧并不感到盲从和无助,而是基本上可以实现“无障碍”学习。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环境,并且和在莱姆顿一样积极参加了各类社团,譬如欧洲科技学生委员会,这个组织是由来自欧洲30多个国家的七十多所顶尖科技大学成员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学生组织的欧盟。有了这些经历,他后来能成为举重若轻的一位年轻华人代表就不足为奇了。


个人简介: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1999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2003年本科毕业后在国内外企工作一年,2004前往丹麦科技大学就读研究生,06年获取电信科学硕士。

 

    现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中国智库首席顾问,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CPAE)2016 轮值主席、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专家;旅丹华人专业人士协会(ACED)名誉主席;丹麦利奥制药集团首席专家;中国科协-FCPAE欧洲(比利时)海智创新创业基地副主任;中欧生命科学联盟副主席,创始人之一;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海外委员;是医药系统周期管理,药品警戒(安全保障体系),国际药品法规领域和人工智能与医药系统的整合的资深专家;之前就职于丹麦诺和诺德制药集团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

 

邓祉光寄语


 “莱姆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东西,首先第一点是思考的方式以及思维模式,这是一种运用更前瞻性的思考,一种更创造性的思维来应对不同的问题。第二点,就是莱姆顿学院里面多元的文化。当时莱姆顿里老师很多都是来自加拿大和美国,包括各地的一些留学生,就会提供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流空间。第三就是他们所教授给我的一些先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我的知识不断的更新,学习得更快。第四点就是莱姆顿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当时一到晚上10点宿舍都会按时熄灯,但是学校当时看到我学习的比较勤奋,我晚上希望学得晚一点,所以当时学院相关部门还专门给了我们一个教室,一直不熄灯让我们去学习。当时老师和学校对我们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特别的支持,令我非常感动。

 

 最后由衷地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值此20周年校庆之际,祝愿莱姆顿的明天更加美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母校不仅能成为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更能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成就非凡,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美满,成为我以后学习的榜样!”

 

 

 

 

 

 

 

 


2019年11月19日 09: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