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外合作办学校长论坛演讲观点集锦(二)

时间:9月21日至23日      地点:吉林省松苑宾馆(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1169号


中外合作大学需要通过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其特点是:构建国际科技平台,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科技研发与博士人才培养同步推进,学校“国际博士创新中心”借鉴英国博士生培养模式,聚焦能源及数字经济两大领域,在5年内培养100名具备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这不同于简单的技术引进,更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共生推进。学校利用中外合作大学自身优势,集聚世界顶尖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形成归属于中国的知识产权,由国际顶尖专家领衔的宁诺科研团队,为国产宽体大飞机CR929提供多电技术支持。


学校在此前办学的基础上,启动“二次”引进英国诺丁汉大学先进科研资源,创建“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适应宁波地方经济发展,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化工、大健康三大重点战略领域,以期招引国际著名专家,借鸡生蛋、蛋孵小鸡,形成1000名博士培养规模,使得科研成果本土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如何评价高水平?从不同维度看,研究型大学有研究型大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有应用型大学的高水平。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坚持高端应用型定位,就是坚持举办应用型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第一,“双一流”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在一流大学行列,也必须有一流学科。第二,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社会需求。研究型大学同样注重应用型研究,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第三,从大学培养人的根本任务看,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大学才是高水平大学。吉大莱姆顿的20年实践,高端应用型定位始终定标于高水平,对标于“双一流”。


中外合作办学30年,从最初摸索到鼓励创新,再到规范管理、提质增效,每走一步都是实践在先,理论在后,然后才规范为制度和法规条例。至今,我们仍在如何“进一步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上下功夫。因此,现在和今后的办学不能废止创新,不能因为十多年前有了条例,就都必须回头看。发展是硬道理。抑制了创新,褪去了创新精神,就是停止了发展。尤其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削足适履。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愿意作一个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上的探索者。


现在的中外合作办学,因办学主体和投资渠道不同,入学条件和收费标准有差别。社会力量投入的,可以用市场化办法确定入学条件。政府(纳税人)投入的,就要公平面向全体纳税人,不能搞双重标准;教职工的待遇也要公平面向全社会。否则就有以中外合作办学之名慷社会主义之慨的嫌疑。公平是健康发展的前提。一个具有创新活力、面向社会、坚守公平的办学模式,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实体。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在未来要进一步做好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的探索工作,努力向高水平办学的目标迈进。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在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背景下创立的,经过6年多的积极探索,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学院坚持融合创新,形成了以培养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本硕一体、通专兼顾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工科学院有很大的不同。学院希望培养未来的CEO、CTO,所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高超的工程能力、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深受业界欢迎。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融合创新并实现超越。学院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宽口径培养的大类学科体系,融合创新,校企合作,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自成一体的教材体系,兼容并包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价值引领,全员育人的思政工作体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工程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且使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将对工程人才培养生态产生积极影响


2005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共同创建的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在系统引入法国通用工程培养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北航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培养高水平国际通用工程师的同时,弘扬和发展了北航精神,以为国育人的使命担当、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指导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在近15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服务于国家大外交为使命,以创立和实施根植于本土的国际通用工程师学历教育为途径,以融合中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设计和实践国际化教育过程、工业界紧密合作、创新平台、团队教育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手段,构建了立足本土的国际通用工程师学历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流的国际化育人平台,建立了国际接轨的质量保障体系,于2010年首次通过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及欧洲工程师认证体系(EUR-ACE)认证,并于2016年再次通过为期6年的资质认证。


以打造精品育人平台、培养国际化一流人才为核心和切入点,以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全球校园网络为依托,开展了从法国到欧洲再到非洲和法语区的教育合作,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对法合作平台为窗口,带领北京市卓越高校联盟师生,在国际化高水平平台上进行深度的专项教学交流,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教育部有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中法合作办学发展联盟,对促进中法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中、法两国工程教育认证指标体系(如EUR-ACE和CTI)研究,推进两国质量保障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联合评估的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中法工程教育认证进程,并最终将辐射到我国本土的工程教育,使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并得到国际认可。









2019年11月15日 10:15
浏览量:0